昨天,在天津医院第二届创伤、急救院士论坛上,天津大学和天津医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天津医院正式挂牌“天津大学天津医院”!

  这意味着,天津医院更名了!以后可别叫错啦!

  天津大学天津医院挂牌

  天津大学天津医院挂牌,开启了天津大学校院合作,医工结合的发展新路,也标志着天津大学的医学发展进入新征程,奠定了学校“强工、厚理、振文、兴医”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格局。

  双方将本着提高天津市医学教育综合实力和临床研究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拓展天津市医学学科体系、加强医学工程转化的共同初衷,本着“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科技、教育、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等方面建立全面和长期合作关系。

  根据协议,双方将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共同推动科研平台和临床基地共享,合力建设相关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科研上开展全面合作,鼓励教师、医生联合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的科研合作;合作建立“天津大学转化医学中心”,优先启动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与医学信息工程、新型医疗仪器、材料及药物开发、临床基地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共同致力于医学拔尖创新人才、“新工科”医工复合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医学工程及转化医学人才;在学术交流方面,联办国际期刊、国际会议、国际学术组织等,积极探索医学领域的产、学、研、用的长效融合机制;此外,将互派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青年教师/医生、科研人员到对方单位学术挂职,以客座教授、兼职导师等形式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

  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天津医院历史底蕴深厚,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861年天津英屯军医院,后建立马大夫纪念医院,为近代中国第一所规模完整的西医院,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中国政府最早自办的西医学堂“北洋医学堂”。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京协和医院被迫停办,方先之、朱宪彝等原协和医院医师来到天津,先后筹办天和医院、天津骨科医院(国内首家骨科医院),后几经合并调整。1972年最终定名的“天津医院”在当时成为亚洲最大的骨科医院。

  1950年前后,天津马大夫医院济华护士学校毕业合影

  1979年,天津医院首届全国骨科护士进修班结业师生留念

  现在的天津医院主要由原天津医院、天和医院及天津市干部疗养院合并组成,拥有河西、和平、南开三个院区,在保持原有学科优势、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以骨科、创伤急救、血管外科、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等学科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学科齐全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

  现在的天津医院

  兴办医科、医工结合是北洋大学和天津大学一直以来不懈的追索与努力目标。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兴办医科的尝试与规划。1937年,时任北洋工学院院长的李书田在筹备复建北洋大学时,拟定《国立北洋大学筹备缘起及分期完成计划》,就把“添设医学院”,“添设医科研究所”列入其中,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1979年,在时任天津大学校长李曙森和天津医学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校长朱宪彝的倡导下,天津大学在国内首批创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980年,该专业招收的第一批五年制本科生入学,10名来自天大,10名来自医学院,开启了医工联办该专业的先河。

  2017年初,天津大学决定成立“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简称“医工院”),来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拓展医学学科。医工院依托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搭建“医工结合学科交叉平台”,促进学校工科、理科等传统优势学科与医学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医工院的建设以重大医学需求为牵引,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瞄准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的国际前沿领域,高起点发展神经工程与组织工程等相关研究方向,大力推进医工结合示范平台和医学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力争成为国际上有特色有影响的医学创新研究基地与高端医学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医工院”的建立与“天津大学天津医院”的挂牌是天津大学依托工科优势、密切结合临床、布局医学发展的两项重要举措。

  天津大学天津医院挂牌后,原天津医院附设的天津市骨科研究所、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天津市运动医学研究所和天津市创伤交通研究所,也将正式纳入“天津大学医工院”分支机构体系共同建设发展,促进综合科研实力和学科水平的提升。

  据悉,天津医院第二届创伤、急救院士论坛汇聚了19位两院院士,旨在促进创伤、灾难与急诊医学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急诊医学、创伤救治及灾难医学救援的学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