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认为,艾灸起泡或流脓是排毒的表现,确实能有更好的疗效,但由于自行艾灸难以把握起泡的程度,对皮肤损伤过大,可能造成其他问题,所以现在普遍推荐温和的艾灸,以不起泡为宜。一般,时间在半小时左右,与身体相距约3-5厘米,具体以个人耐受能力为原则,不必强忍疼痛。如果灼烧感很明显,应该随时调整,比如离身体再远一些或停止治疗,以免弄伤皮肤。还可借助艾灸盒等外用器具来减少损伤。”专家介绍,艾灸是以艾绒为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熨。在温热和药物的共同作用下,温通气血、扶正祛邪,可以防病治病,对关节炎、老寒腿、痛经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常用的艾灸分为艾炷灸和艾条灸。
艾炷灸的操作:将厚约0.3厘米的鲜姜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处,将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艾炷多为锥形,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艾条灸目前多用悬起灸,即将艾条燃着端悬起,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在灸治过程中只觉得施灸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