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尤其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艾灸疗法可以治疗冻疮。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下。

  方法一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2、治法

  艾卷点燃后,以雀啄灸法,直接将燃着端接触阿是穴,以每秒钟快速点灸2~3次为宜,患处有轻度灼痛或灼热感,但不会留下疤痕。每次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

  方法二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2、治法

  视冻疮大小,将生姜切成约2毫米薄片,置于疮面上。再将艾绒作成小指腹大的艾炷,安放于姜片上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医者可略略来回移动姜片(注意不可离开疮面)。每处灸3~5壮,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附:阿是穴无固定名称与位置,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或缓解点为腧穴。

  艾灸的作用

  1、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

  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3、调整亚健康

  艾灸在现代主要是调理亚健康,现代人的很多亚健康问题,如腰酸腰痛、失眠健忘、颈肩痛、女性宫寒月经不调等都可以用艾灸得到轻松缓解。这是一种纯天然的,无副作用的调理方法,温热的艾通过穴位的渗透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阴阳平衡,为身体补充阳气气和能量,排除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