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乳腺小叶增生是什么?
乳腺小叶增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是妇女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可能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病变是以腺体小叶和乳腺导管末梢扩张、增生和囊性改变为主的病理过程。
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多由于孕激素分泌不足和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多,致使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的增生和复旧过程发生紊乱而罹病。而不良精神刺激导致的郁郁寡欢、孤独焦虑则是乳腺小叶增生的“催化剂”,多见于25~40岁月经不太规则、经量少、经期短、未婚、未育、或未哺乳和哺乳不良的妇女。
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多发生在月经前,一侧或双侧乳房有轻重不等的疼痛、胀痛、刺痛或刀割样痛,疼痛可向胸前区、侧胸和腋下放射,直到月经来潮后,疼痛锐减或消失。少数为无周期性的乳房持续疼痛,有时连衣服摩擦、胸罩压迫都会引起剧痛,尤其在上肢用力后更加明显。乳房内有散在或局限于某部分(以乳房外上方多见)的米粒样、豆样小结节,结节可融合成片状、条索状或无清晰边界的肿块,质韧而不坚,可以推动,而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随着月经的到来,胀、痛、结节消失。
有时乳头有溢液,或有颈部和腋前淋巴结轻度肿大,这一过程是月经周期中乳房的正常生理过程。以往认为乳腺小叶增生是癌前期病变,目前认为这种看法不恰当。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大多数乳腺增生症是安全的,只有少部分可能有发展成乳腺癌的危险。单纯的小叶增生并不会发生癌变,而临床上小叶增生中95%为单纯的小叶增生,只有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不典型增生者才可能会发生癌变。所以目前认为小叶增生伴有导管上皮的重度不典型增生是癌前期病变,而绝大部分的小叶增生并不是癌前期病变。
乳腺小叶增生可分为三种类型:
小叶增生通常发生于双侧乳腺,但其中一侧更为明显。患者常感觉乳房胀痛,特别是月经来潮前一周内尤甚。乳腺小叶增生可分为三种类型:
1、乳痛症:20多岁妇女多见,以乳房胀痛为主症,月经来潮前更为明显,好发于双侧乳房外上方。
2、乳腺腺病:30岁左右多见,乳房内有时有多个结节,检查时有触摸碗底黄豆一样的感觉。有时增生明显,特别是月经前,常为局限性增厚,不易与肿瘤区别。
3、囊肿样形成:常有胀痛、钝痛成烧灼感。触诊时多为边界清楚的囊性肿块,有时多个囊集合成堆,检查时不易与癌肿鉴别。
患有乳痛症的患者,要知道本病属于良性疾病,有自愈的倾向,以消除恐惧心理。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舒畅。治疗月经不调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后两种类型,特别是乳腺囊性(样)增生,是一种乳腺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这种病理改变2-4%有恶变的可能。
因此,在没有任何乳腺癌的迹象以前,定期进行乳腺的检查,是侦查早期乳腺癌的最佳方法。
中医治疗
一般治疗
内服法:中医以内服温通乳腺经络,疏气郁、散血瘀、攻坚散结以达标本兼治。
外敷法:中药外敷。
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此病发病原因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病变脏腑责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虚弱之人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土,而致脾土运化功能失常,聚湿为痰 或天生性格内向,情绪压抑,好生闷气或性情急躁、动则易怒 或因七情所伤,忧思过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导致痰湿结聚,气血凝滞而形成肿块。
按摩法
1.推抚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
2.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3.揉、捏、拿法:以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复施术10~15次。左手轻轻将乳头揪动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
4.振荡法: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或借用乳房天使按摩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