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感染病因
链球菌致病除与人体防御能力的降低、变态反应的发生、感染细菌的数量有关外,还与其所产生的毒素及酶的关系密切相关。
链球菌在痰、渗出物及动物排泄物中可生存数周,在尘埃中无日光照射时可生存数日,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从水、尘埃、乳汁、健康人的鼻咽部、人及动物粪便中皆可检出。
分类法尚未统一,现在经常链球菌溶血能力根据A点(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P)、C(γ)溶血性链球菌3类,链球菌致病性弱,对上呼吸道通常寄生菌;化脓性链球菌,口腔、鼻咽、肠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细菌;β-溶血性链球菌链球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该方法简单,便于临床应用。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根据其细胞壁中特异性抗原(多糖体)的不同,分为A~H、K~T共18个族;又根据其表面蛋白质M、K、T、S抗原的不同,将各族细菌分为若干个血清型。对人类有致病力者90%为A族,A族链球菌又称化脓性链球菌,B、C、D、G族也偶致病。
D族和O族链球菌和唾液型链球菌、轻型链球菌和粪链球菌(肠链球菌)等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致病因子。根据对氧需要与否分为需氧链球菌、厌氧链球菌、兼性厌氧链球菌。厌氧链球菌常寄居于口腔、肠道及阴道中。此类细菌型别繁多,人体曾感染过某型细菌后产生的抵抗力,对其他型细菌并无作用,故链球菌感染可发生多次。
链球菌致病除与人体防御能力的降低、变态反应的发生、感染细菌的数量有关外,细菌对自然界的抵抗力,特别是与其所产生的毒素及酶的关系更为密切。
溶血素(包括溶血素D、S)为溶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细胞和细胞内的溶酶体膜有一定作用。链球菌溶血素O的作用在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并含有较多的胆固醇的心脏细胞,所以链球菌溶血素O对心脏有毒害作用。细胞膜是细胞溶血素的肾小球内膜常富含脂质和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