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衰竭危险大 延误治疗恐增加死亡风险

  61岁的张女士5年前经常感到疲倦,某天昏倒送医,发现罹患心肌梗塞,治疗后原以为恢复健康,今年3月因呼吸困难再度昏厥,送医检查才知心肌梗塞恶化为心脏衰竭,差点死亡。人们对心脏问题认知不足,有6成7民众低估心脏衰竭危险性,倘若延误治疗,恐增加死亡风险。

  专家表示,心脏衰竭俗称心脏无力,是指心脏功能受损时,从心脏输出的血液无法提供全身代谢所需,症状包括疲倦、下肢水肿、呼吸困难等,因初期症状难与其他疾病区别,不易于第一时间找对医师对症治疗。

  即使在医疗先进国家,心脏衰竭的死亡率仍将近50%,远高于大肠癌的死亡率35%。据健保资料统计,台湾每年约两万两千人因严重心脏衰竭住院,若未经妥善治疗,3个月内再住院率为30%。

  心脏衰竭的高危险族群包括65岁以上老人、心脏疾病患者或有家族史的人,以及具三高体质的民众。若认知不足、推延确诊时间,患者除了有高死亡率威胁,住院也会延长,呼吁养成对心脏疾病的正确认知。

  要避免心脏衰竭恶化,控制体重相当重要。马偕医院营养课长蔡一贤说,病人饮食必须限制钠和水的摄取量,还要视食物种类控制总重量,并监控血压,及遵从医师服药。

  若没有落实自我居家照护,出院后仍易再发作,反覆进出医院。

  张女士说,心脏衰竭让她胸闷难耐、下肢肿胀,晚上睡觉平躺感觉呼吸困难,非常痛苦。但接受专业治疗后,已能与亲友到处趴趴走,重拾快乐生活。

  什么是心脏衰竭,能治么?

  心脏衰竭的成因,是心肌受到严重的伤害,令心脏无法正常地泵出足够的血液来供应身体各个器官活动及代谢的需求。心脏因此渐渐变得肥大。

  成因: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另外,还有些心脏以外的病也可引起心脏衰竭,如急性肾炎、顽固的高血压、慢性肺脏病。

  病症:

  疲倦、呼吸窘迫、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急性肺水肿、脚水肿、腹积水、吐血、身体积水而至体重增加或减轻,另外痰中可能会带血。

  早期征象: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排血量在短期内急剧降低,引起循环障碍,,而产生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和静脉系统瘀血。心力衰竭多发生于老年人之中,其症状主要有以下8点:

  ①劳动或上楼梯时,发生呼吸困难;

  ②睡眠时突然呼吸困难,坐起时又有好转;

  ③下肢浮肿,尿量减少;

  ④没患感冒却咳嗽、痰多、心慌、憋气;

  ⑤失眠、疲乏、食欲减退;

  ⑥病情加重,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紫绀,但发作后,又马上恢复正常;

  ⑦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

  ⑧呼吸极度困难,有窒息感,咳嗽、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对上述症状如有1-5项能对得上号者,为早期心衰的典型表现,应引起注意;如有6项能对得上号者,是由于脑缺血而引起的心性晕厥;若全部都有者则为急性肺水肿的表现。

  心衰发作时不能乱动,可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如出汗多时,要注意保暖,有条件者应及时供氧。还可用布带轮换 结扎四肢,5—10分钟换一次,这样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病人的情绪要稳定,精神要乐观,待病情缓解后可送医院请医生诊治。

  治疗:

  △要治疗心脏衰竭,首先要控制及医治导致心脏衰竭的原因,如控制血压,减低摄取胆固醇等。

  △减低摄取盐及水份,以减少积水。

  △避免过劳受过渡刺激,减少心脏的工作量。

  △药物治疗可减少心脏的负荷,这些药物包括利尿剂、乙型抑制剂、肾活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螺旋内酯(spironolactone)等。

  △末期病患者需接受心脏移植手术。

  【本文来自东方女性网www.eastlad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