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在国外又称为亲吻病,透过唾液传染,国内大多数患者小时候就得过了,但国外大约是青少年时期有亲吻行为感染。
这名6岁男童有非常明显的淋巴结肿大,且扁桃腺有白色分泌物,眼白出现黄疸现象,显示已影响到肝功能,若没有及早发现,不仅会造成肝功能指数上升,肝脾肿大,甚至出现嗜血徵候群,会吞噬掉自己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甚至会引起脑炎、爱丽丝梦游仙境徵候群,眼睛看起来的物体会放大缩小。
专家提醒民众,小朋友发高烧应该慎重看待,有时不见得只是感冒,发烧是一种警报,是身体在呼救,应该尽早就医,由专业医师诊断。
Epstein-Barr病毒(EBV)为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为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更为重要的是,EBV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EBV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为对症用药,疾病大多能自愈。若发现抗早期蛋白IgA效价的增加,极大地增加了患者鼻咽癌的危险性。
EB病毒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多呈散发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青年学生中则以晚秋至初冬发病较多。在幼儿机构、学校、军队等团体中易有较大规模的流行。1956年上海曾有本病流行。
EB病毒传染源
病毒携带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EB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在人口咽部上皮细胞(包括涎腺上皮细胞)内长期存在,并在上皮细胞内繁殖而释放病毒至唾液内,排毒时限可长达数月。
EB病毒传播途径
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可能,但并不重要。偶可经输血传播,曾观察到心脏手术大量输血后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也有作者对1万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性接触的学生的本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性生活的学生,提出性接触可能也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传播途径之一。关于宫内传播的意见尚不一致。
EB病毒易感人群
不论种族、性别均可感染本病。发病以15~30岁的年龄组为多,男女之比为3:2,但20岁以下组以女性略多。6岁以下多呈不显性感染,或表现为轻症咽炎或上呼吸道炎,体内出现EB病毒抗体,但无嗜异性抗体。15岁以上青少年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的比例为1:2~1:4,体内同时有EB病毒抗体和嗜异性抗体。35岁以上患者少见。
一次得病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再次发病不常见。但EB病毒和其他疱疹病毒一样,在原发感染后通常继以潜伏性感染(或带病毒状态),病毒可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扁桃体效价逐步增高提示原发性EBV感染。若发现抗早期蛋白IgA效价的增加,极大地增加了患者鼻咽癌的危险性。
EB病毒病因
EBV呈球形,直径180~200nm,基因组为DNA。EBV具有在体内外专一性地感染人类及某些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是EBV感染的宿主,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3~5岁幼儿90%以上曾感染EBV。
EB病毒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细胞免疫【本文来自东方女性网www.eastlad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