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震亨 记载:青皮治因久积忧郁,乳房内有核如指头,不痛不痒,五、七年成痈,名乳癌:青皮20克。水一盏半,煎一盏,徐徐服之,日一服,或用酒服。

  2、《本草汇言》记载:青橘皮,破滞气,削坚积之药也,凡病郁怒气逆而胁肋刺痛,或疝气冲筑而小腹牵弦,二者乃肝气不和之病也;或温疟痞闷而寒热不清,或下痢痛甚而小腹胀满,或小儿食疳诸积而肚大肢瘦,三者乃脾气不和之病。此剂苦能泄,辛能散,芳香能辟邪消瘴,运行水谷,诚专功也。

  3、《圣惠方》记载:青皮治疟疾寒热:青皮50克(烧存性)。研末,发前温酒服5克,临时再服。

  4、《本草纲目》记载:青橘皮,其色青气烈,味苦而辛,治之以醋,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酸泄之,以苦降之也。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一体二用,物理自然也。小儿消积,多用青皮,最能发汗,有汗者不可用,说出杨仁斋《直指方》,人罕知之。

  5、《本草通玄》记载:橘之小者为青皮,功用悉同,但性较猛耳。青皮入肝,究竟主肺、脾之症居多。疟脉自弦,肝风之祟,青皮入肝散邪,入脾涤痰,故疟家必需之品。

  6、《方脉正宗》记载:青皮治肝气不和,胁肋刺痛如击如裂者:青橘皮400克(酒炒),白芥子、苏子各200克,龙胆草、当归尾各150克。共为末,每早晚各服15克,韭菜煎汤调下。

  7、《珍珠囊》记载:青皮主气滞,破积结,少阳经下药也。陈皮治高,青皮治低。

  8、《主治秘诀》记载:青皮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左胁有积有气。

  9、《方脉正宗》记载:青皮治疝气冲筑,小便牵强作痛:青橘皮八两(醋炒),胡芦巴100克,当归、川芎、小茴香各一两(俱酒洗炒)。研为末,每早服15克,白汤调下。

  10、《本草备要》记载:青皮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

  11、李杲 记载:青皮,有滞气则破滞气,无滞气则损真气。又破滞削坚积,皆治在下者效。引药至厥阴之分,下食入太阴之仓。

  12、《现代实用中药》记载:青皮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13、《本草经疏》记载:青皮,性最酷烈,削坚破滞是其所长,然误服之,立损人真气,为害不浅。凡欲施用,必与人参、术、芍药等补脾药同用,庶免遗患,必不可单行也。

  14、《本草图经》记载:青皮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

  15、《医林集要》记载:青皮治伤寒呃逆:四花青皮(全者),研末。每服10克,白汤下。

  16、《方脉正宗》记载:青皮治心胃久痛不愈、得饮食米汤即痛极者:青皮25克,玄胡索15克(俱醋拌炒),甘草5克,大枣三个。水煎服。

  17、朱震亨 记载:青皮乃肝、胆二经气分药,敌人多怒,有滞气,胁下有郁积或小腹疝疼,用之以疏通二经,行其气也。若二经虚者,当先补而后用之。又疏肝气加青皮,炒黑则入血分也。

  18、《本草纲目》记载:青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

  19、《沈氏尊生书》青皮丸 记载:青皮治食痛、饱闷、噫败卵气:青皮、山查、神曲、麦芽、草果。为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