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照例带孩子在小操场玩,儿子带着泡沫飞机,三个孩子一起玩这个飞机。他们制定的规则是,飞机落地之后,谁先抢到了飞机,谁就可以放飞飞机。自然,每一次三个孩子都全力以赴朝飞机冲去。然后某一次,儿子和另外一个小孩没刹住车,儿子的头顶和那个小孩的额头撞上了。之后,儿子没事人一样继续去捡地上的飞机,那个小孩捂着额头哭起来,嚷着让我儿子道歉。

f.jpg

  有小孩被撞哭了,我作为家长自然要上前查看。查看了那个小孩被撞的地方,有点红,并没有肿起来。而且那个孩子只是哭着让我儿子道歉,想来应该不严重。我让儿子说对不起,可他不愿意。其实他们都去抢飞机,那碰着磕着的情况,就是避免不了的,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我就对那个孩子说了,可他还是不依不饶要道歉。这时,那个孩子的奶奶说话了。

  她先说:“你碰哪儿了?”

  孩子指着自己的额头。

  她又说:“那他哪儿和你碰上的?”

  孩子想了想,说:“应该是头吧。”

  最后她说:“那他疼不疼?”

q.jpg

  孩子说:“他也疼。”

  简单的三句话,孩子明白了,不哭了,也不要道歉了。然后,孩子们为了避免再次碰撞,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快乐地玩了起来。

  这个奶奶的做法,有理有据、简单明快,却又一针见血、行之有效。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挺大的,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和那位奶奶的处理方法,总结了以下两点,希望自己以后能引以为戒。

  一、教育孩子需要引导,而不是命令

  我发现,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懂事,而真的是我们大人没有找对方法。一些道理,用我们大人的语言,直接告诉他结论,孩子可能无法理解。我们需要用孩子的语言,孩子的思维方法,来引导他们自己找到答案,而这恰恰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