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腹泻的拔罐疗法:
1、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径6cm的中型火罐于肚脐窝处(相当于以神阙穴为中心,包括两侧天枢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 3 次即可减轻或者痊愈。适用于大便溏薄、次数多,或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为完谷不化之稀便。
2、取穴:①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②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下巨虚。按俞穴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取上述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进行拔罐治疗。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泄泻。
拔罐法需注意,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泡时,小的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的部位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拔罐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如在家中自行拔罐时,应注意以下7个方面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1.用过的罐子一定要用过氧乙酸溶液浸泡2小时左右,然后清水洗净,使用前要仔细检查罐子,不符合要求、破损的不能用。
2.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开风口,防止受凉,选择清静、光线和冷暖适宜的室内环境为佳。
3.尽可能选择一个自认为舒适的体位姿势,如仰卧位、俯卧位等,如果在拔罐过程中要改变体位,可让他人扶稳罐子后,缓慢改变体位。
4.初次治疗者和体弱、年老、儿童等及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颜色,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对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酒后的患者,最好不要拔罐。
5.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一般以肌肉丰富,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拔罐。
6.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 病情轻、病灶浅的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时间可略长 拔罐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背部,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拔罐时间适当延长 天热时则相对缩短。
7.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几小时或数日后即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