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小孩子喜欢在公众场合大吼大叫,在公交车、商场都有他们的身影。经常也伴随着一声啼哭展开序幕。除了不能自已的哭泣,还有的是产生于和父母之间的抗争。母亲说要小声一点,宝宝就要嘻嘻哈哈再提高几个分贝,母亲再次施以训斥,宝宝也绝不认输要用吼叫盖过母亲的权威。孩子的坚持力绝对超过父母的想象,直到母亲无可奈何,孩子变胜利地再次大声唱起歌来。当人们给予体谅的时候,这是一种童趣。但是当有人因为孩子的音量感到不适的时候,这关涉到一种礼貌上的不尊重。
父母最初培养孩子的礼仪的时候,会关注两个方面,礼貌举止和礼貌言语。说话的音量也成为一种基本要求。宴会上的觥筹交错,KTV中的歌声,即使我们可以听到很高的音量也觉得理所当然。它划出一块空间,让人们去尽情喧闹,它在社会规则下是合理的。但是场景一旦变换至咖啡厅、地铁,甚至是医院、图书馆,大声说话就变得不合时宜,是一种对于社会规则的破坏,对于他人的侵犯。
不仅是在公共场所,当父母在家里大声叫嚷的时候,无疑是给了孩子一个榜样,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合理且有用的。那么对于自控力不强的孩子,更加容易将这种习惯带到公众场合之中。
特别是人群日益密集的公共场合,和放飞心灵的田原密林不同,它更加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相互划下一条界限,不仅是空间上的,也是声音上的,才能够让人感觉到舒适。噪音早已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难以的情形难以平缓下来去思考,为此追求安静的所在。